近日,央行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上半年减少270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较去年末减少837亿元。
这一数据相比今年一季度末的5801家小贷公司和8722亿元贷款余额,又减少了113家和452亿元,且贷款余额缩水幅度进一步扩大。一季度,小贷公司数量和贷款余额分别减少了157家、385亿元。
近年来,小贷公司在监管、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数量持续缩减,但业务量与整体信贷需求息息相关。2022年,全国小贷公司减少495家,贷款余额减少337亿元,今年上半年贷款余额下降幅度则进一步扩大,达到去年全年2倍以上。
(资料图片)
回顾2015年峰值时期,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一度达到8951家,彼时对应的贷款规模约为9594亿元,从业人员数量为11.4万余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小贷公司从业人员已经降至5.2万人,较去年末又减少了近5000人。这也意味着,7年多时间里,全国小贷公司数量锐减3263家,从业人员减少6.2万人,超过半数。
小贷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补充,近年来面临自身发展和行业环境的多重挑战,生存空间被压缩。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其中既有监管合规压力,也有银行端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下沉的争夺、互联网小贷模式挤压,小贷公司在获客成本、风险控制、贷款利率和资本金来源方面缺乏优势,尤其部分非互联网小贷公司因为异地展业限制,难免陷入经营困境,倒逼行业不断优化。
一方面,在传统小贷领域,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局取消小贷公司经营业务资格或试点资格的频率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也在上演注销潮和增资潮。
有小贷行业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蚂蚁集团小贷业务整改落地,属地监管普遍趋于更加严格,对小贷公司的业务合规性“盯得更紧了”,行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另外,在“两参一控”监管要求下,小贷公司牌照还会继续减少。
根据央行与原银保监会在2020年11月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数量不得超过2家,控股数量不得超过1家。
在此之后,包括京东、度小满、携程等互联网平台纷纷整合旗下小贷公司牌照。去年6月记者从京东科技处了解到,公司正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整合同类型地方金融牌照,小贷公司牌照主体最终将仅保留一家。(详见报道:《小贷公司9个月少400家,强监管下持续“备粮”》)
就在去年10月,原银保监会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关于“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的回复引起广泛关注。虽然这一说法并非首次出现,但也被视为《暂行办法》正式出台之前强监管、严监管的信号。
从区域变化来看,今年上半年,小贷公司数量减少最多的是内蒙古、湖北、新疆、广西、四川、甘肃、山西、安徽、辽宁等地,减少数量在15家以上;贷款余额下降最明显的是重庆市,较去年末减少超过415亿元。
目前重庆仍是小额贷款规模最高的地区,与广东省是仅有的两个小贷规模在千亿以上的省份/直辖市,重庆地区小贷余额占比最高时一度接近30%。目前区域间分化仍然存在但有所缓解,上半年重庆市小贷余额占比从26.24%回落至19.21%,其他部分区域占比有不同程度提升。